“剧式综艺”《同一屋檐下》: 热话题、冷思考观照青年成长困惑
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主办的综艺节目《同一屋檐下》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播出平台及主创代表围绕该作品的创作模式、内容立意、社会效益进行品评,就“剧式综艺”这一全新创作形态以及该节目对当代青年群体的观察等展开研讨,共同为综艺节目创作总结经验,以期推动综艺节目创作良性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李海明主持。
《同一屋檐下》作为纪实性追更式综艺,关注当下都市青年的生活样态,内容视角、辐射范围和探讨议题开阔且多元,基于对年轻群体的深刻洞察,呈现了他们情感生活、年轻焦虑、职场工作等方面经历的共性困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节目自上线优酷以来备受关注,其模式创新、创作品质和价值立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
观照现实,书写当代都市青年的成长困惑
在年轻群体之间,婚恋情感、社交生活、职场事业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议题,近年来有不少创作者和播出平台基于此推出了一系列观察类综艺节目,“真人秀+演播室”的节目模式也成为了大小荧屏上的一道风景。而优酷所打造的《同一屋檐下》除了聚焦共性问题之外,还通过6位职业、性格、成长经历和人生阶段各异的嘉宾,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成长困惑,并带给观众一定的启发。
会上,《同一屋檐下》优酷内容监制程阳说,“我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到最早做节目的样态,通过深挖人物背后的真实,将空间留给观众,让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情绪氛围里、进入到与他们相关的故事里”。蓝天下传媒集团总裁、《同一屋檐下》总策划章碧珍认为,“创新是制作方的生命线,《同一屋檐下》真正形成了一种‘观看驱动力’,这是在创作上的用心所在。”
真实传递,沉淀热话题下的冷思考
《同一屋檐下》的节目创意,源于制作团队对近两年兴起的“空巢青年”现象的回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成了“独居”主力。这一新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怎样的集体性症候?这成为了《同一屋檐下》试图去探索的问题。而正是对这一问题以及背后原由的聚焦和探讨,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肯定了《同一屋檐下》的社会价值。在她看来,这部作品站在文艺创作者的角度剖析一些社会话题背后的社会心理症候,在复杂现实中去伪存真,不仅找到了“真问题”,更给出了有意义的“好思路”,并在观众的互动反馈中生成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可以说恰到好处地对当下的“热话题”进行了一次“冷思考”。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节目对于生活态度的倾向更加接近普通人的细碎生活,并且在细节之中体现了成长的主题。“以合租的房子为舞台,在平凡中发现美好,让‘深入生活’变成‘置身生活’,这些感动和美好感染了很多观众”,在她看来,“《同一屋檐下》走出了庸俗化套路,节目所挖掘的主题都具有可贵的延续性,让生活中的小光亮变成了大火花,让我们看到了创作的‘无限可能’。”《中国电视》高级编辑陈芳表示,《同一屋檐下》有着非常坚实的现实根基,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同频共振,贴近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共享生活、分享生活的理念。此外,她还指出,“剧情式真人秀的全新模式折射了创作团队的思考,这种剧情化、故事化、影视化但又不失纪实感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值得参考和学习的优秀案例。”
突破瓶颈,争当模式、技术创新的破局者
一段时间以来,观察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同类型题材创作已然进入疲态,如何打破创作瓶颈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重要命题。《同一屋檐下》则打出了“首档周更剧式养成综艺”的概念,通过融合综艺、剧集、纪录片等多类型题材创作模式的方式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表示自己被《同一屋檐下》深深吸引了,“这种剧情式的真人秀用很多有趣的细节将观众代入其中,这种剧集与综艺相互融合的新尝试值得肯定。”她认为,《同一屋檐下》还是运用新技术的“先行者”,技术上的实验和形式上的突破同样是这部作品带给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看来, 《同一屋檐下》的探索体现了一种综艺典型样态的创新价值。他表示,“这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充满着情趣、妙趣和生趣,把生活刻度和故事主线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理想化的都市生活,也揭开并回应了理想生活之下的现实问题”。
“当下很多青年观察类节目都说自己在聚焦当下年轻人,但其实观察的是想象中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如何谈想象中的恋爱”,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认为,《同一屋檐下》对于现实的反映生猛且有力,不同背景的嘉宾揭示了年轻群体的多样性,还通过对话机制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通过去说教化的方式呈递在年轻观众眼前,让他们能在这些生活细节中产生共鸣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