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正畸,美育必不可少
针对“饭圈”乱象问题,中央网信办重拳出击,在6月启动“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8月2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整治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开展严厉整治。
曾一度愈演愈烈的“饭圈”乱象,导致了集资应援、谩骂互撕、拉踩引战等一系列非理性事件。为何粉丝陷入“饭圈”难以自拔?“饭圈”乱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包括行业风气不正、平台监管不严、教育培训不足等。而“美育的缺失”也是导致粉丝文化乱象,“饭圈”畸形审美产生的原因之一。
“饭圈”审美 怎么了?
强化片面审美,颜值即正义。“饭圈”的概念引自国外,与日韩偶像工业模式一同进入国内市场。偶像的培养模式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一套标准化流程,选人以及培养过程都非常严苛。曾有多位艺人在采访中表示,练习生阶段每天的训练超过十二个小时,而每天只能吃一盘沙拉。偶像严格迎合着“白瘦美”的所谓审美观,并且不断刷新着上限,塑造可望不可及的“神仙颜值”。“饭圈”群体缺乏对美的全面认知,被形象美的强烈观感影响,陷入了颜值即正义的片面观念之中。在“爱的滤镜”下,艺人作品的优劣显得无足轻重。在各类演出视频弹幕上经常可以看见来自粉丝的解释:“他(她)第一次参演电视剧,已经很好了”“这段演唱肯定是被恶意修音,请移步饭拍视频,见识他(她)的真实唱功”的留言飘过。而一旦艺人发胖、颜值下滑,则是真正的“饭圈大事”,轻则掉粉,重则引起骂战。偶像形象的宣传维护是“饭圈”的重点工作之一,“饭圈”审美观下的饭制美图、饭制视频常常带有厚重的滤镜,艺人在“白瘦美”的基础上,被渲染的更加唇红齿白、肤若凝脂,印证了“饭圈”颜值至上的审美倾向。
缺少审美品格,让爱化作偏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概念的提出者席勒认为,“审美是使人具有精神文化修养并真正禀赋人性的唯一途径”。“饭圈”具有发现美的能力,他们能充分挖掘艺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持续的关注,宣传艺人从事文艺工作的努力、付出、坚持等美好品质。这些正能量有时化作动力,让粉丝自身在榜样的力量下变得更好;而有时则化作非理智的崇拜与维护,成为熬夜刷榜、打投、集资、拉踩的“兴奋剂”。央广网记者调查国内一家知名娱乐公司,发现在其去年一场投票活动中,粉丝共花费逾550万元。这样的投票活动每年不止一次,也不止一家。“饭圈”喊着“关注作品、不上升真人”的口号,却锱铢必较着番位、排名等围绕着艺人个人名利的问题。这些非理性行为不符合审美的初衷,甚至影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例如,男女主角番位、偶像团体站位、艺人出镜次数等方面的口舌之战屡屡爆发,制作方不得不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因此改变了作品拍摄的正常思路。美的艺术应该是怡性悦情的,“饭圈”的审美缺乏正确的引导,缺少审美品格,让爱美之心变得偏执、盲目。
私欲膨胀,审美自觉匮乏。作为有严格内部纪律的网上社群,“饭圈”内部存在着等级和“鄙视链”。不花钱、不产出宣传物料的粉丝是“白嫖粉”;更受“尊重”的粉丝往往都在产出图文、视频物料,或者投入资金;起到舆论领袖作用的被称为“大粉”。在这样的等级制度下,“饭圈”从欣赏偶像,变成了欣赏自己。“饭圈”内部人员为了得到关注和认可,制造焦虑、发布煽动性言论,加重了“饭圈”环境的污染,导致所谓的“饭圈文化”向着道德滑坡和低俗倾向滑落下去。“饭圈”的这些满足私欲的行为,已经将审美抛在一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认为,“‘饭圈文化’披着审美和艺术的外衣,但它不是真正的审美。对于这种貌似审美、实质反审美的‘饭圈文化’,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整治,但如果要根治,就需要加强培养真正的审美敏感力和鉴赏力。”
“饭圈”正畸,美育必不可少。
美育倡导者蔡元培认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对于“饭圈”乱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认为,“治本之策就在于要回到艺术和美育,用美育解决某些Z世代、网生代的审美畸形和社会失范。”
美育刻不容缓。近年来饭圈低龄化特点也越来越明显,《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的比例达到8%,其中初中生群体是主要参与者;2020年,半月谈杂志社对全国2万多名12岁至18岁中学生开展“青少年追星调查”,调查显示,有42.2%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面对尚不成熟的追星文化,青少年们需要通过美育强化自身的审美素养、道德品质,理性面对追星,养成健康观念,自觉抵御不良风气。
美育是“心育”,是“人的教育”。加强美育,不止能够改善“饭圈”的畸形审美,还起到培养人们健全三观的重要作用。早在1995年,教育部便提出开展包括审美教育等重要内容在内的文化素质教育。近期,教育界发布“双减”政策,提到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及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5月,全国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推进会召开,筹划如何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培养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不仅学生应当接受美育,全民都应提倡美育。海南师范大学教师侯志国认为,“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接受对美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曾就“普及全民美育”提出建议。他说,“文化艺术不仅是文化人与艺术家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民族的事业:重视文化、审美质量的提升。以国民精神文明内在的富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的丰富,共同造就民族复兴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