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读懂党,必须读懂中国文艺时代密码——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百年中国,历史的画卷波澜壮阔。从红船启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80年前,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启了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崭新征程,也成为百年中国文艺长卷中划时代的耀眼坐标。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过烽火硝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走进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昂扬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8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步伐,矢志不渝投身于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代的巨轮驶入又一个百年航道,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而中国文艺更以蓬勃繁荣的发展面貌,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坚定的文化自信,丰硕的文艺成果,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举措,蓬勃活跃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生动诠释着多彩中国的文化使命和文艺情怀。
回顾百年中国文艺史,鲁迅先生为之“呐喊”的“铁屋子”,深刻诠释了积贫积弱屈辱的旧中国形象。而从柳青《创业史》到路遥《平凡的世界》,从电视剧《渴望》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近些年陆续“出海”又“出圈”的《山海情》《外交风云》《在一起》《超越》等一大批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国文艺越来越成为展示中国巨变的生动窗口。
读懂中国读懂党,必须读懂中国文艺鲜明的人民立场。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沿着红船启航的方向,矢志不渝。在建设中华新文化的积极探寻中,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理论主张,科学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旗帜鲜明地高扬起文艺的人民立场,发出了震古烁今的时代强音:“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读懂中国读懂党,必须读懂中国文艺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精神脉络。
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共同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的精神脉络,始终高扬起鲜明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创新性发扬,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新的飞跃。
从交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到大型油画《开国大典》,从歌曲《春天的故事》到歌剧《大地颂歌》,中国文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坚持以人民为表现的主体,积极反映不同时期人民的伟大实践。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扎生活,革新形式,组织文艺服务“轻骑兵”,积极用文艺的形式参与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击疫情,通过“送文化、种文化”和驻村服务、成果转化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读懂中国读懂党,必须读懂中国文艺时代密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中国,始终牢记着红船启航时的初心使命。在《讲话》发表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和生动实践,在重温《讲话》中高扬起“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旗帜,有力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的价值追求,生动地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高扬人民性,这是中国文艺重要而永恒的时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