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走向“高峰”——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推动贵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文艺名家作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岁末年初,位于龙里中铁双龙镇的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尤为热闹,“到人民中去”贵州省文艺名家志愿服务活动100场、贵州美术名家精品展、贵州省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14届贵州省摄影艺术展等接踵而至,观看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
“展览精彩,名家作品荟萃。”文艺爱好者孙海是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常客,只要有时间,就和朋友一起前来观展,尤其是书画作品展,令他受益匪浅,在他看来,这里就是一个让普通爱好者贴近艺术的“修养场”。
这是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的展出常态,自2021年7月成立至今,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国展创作研修班、贵州省中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等先后在基地开班;“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文联文艺创作成果展贵州省书法名家精品展、贵州省美术名家精品展、贵州省民间文艺精品展、贵州省摄影名家精品展等在基地陆续开展,受到我省文艺爱好者的追捧,龙里中铁双龙镇也随之成为游客喜爱的热门打卡地。
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文联)与贵州中鼎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中鼎)共同打造,基地位于黔南州龙里县双龙镇,内设文艺名家工作室、文艺创作室、实物展览厅、数字展览厅等功能空间。
基地立足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整合贵州各方文艺资源,旨在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艺术培训、创作研讨、学术交流、展演展览,以及采风创作、文创研发、艺术研学、文化产品交易等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形成有利于文艺人才培养、实践、成长的长效机制,探索“文、旅、艺互动”和“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同时,通过实施各类培训项目,深入探索文艺人才培养和文艺创作生产新机制,充分发挥文艺名家“传帮带”的作用,持续孵化、培育、推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艺人才,造就一批文艺领军人物,不断增强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贵州省对外文艺展示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创“主场”聚文艺资源赋能人才培养
“培训让我在书法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对今后无论是在创作或是教学上,都会有新的认识和突破。”2022年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书法英才创作”活动让学员姜通永获益匪浅。
2022年3月至9月,“书法英才创作”活动连续举办6期,每月设“书法创作周”,邀请两位书法家进驻孵化基地书法创作室进行创作,书法家脱产创作,可供书法爱好者现场观摩,每期均有书法名家现场创作指导,并开展创作学术研讨活动,短短6个月,12位中青年书法家参与创作,作品提升明显。
作为省书协围绕“育人才、出精品”的目标,深入实施“名家培训工程”培养书法人才的具体举措之一,此次培训通过组织选拔中青年书法家进入孵化基地开展创作实践活动,积累书法艺术创作经验,创作一批书法艺术精品,培养一批书法创作精英,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书法创作人才梯队。通过书法创作周活动,不断探索书法艺术人才孵化机制,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带动全省书法创作,使贵州书法再迈新台阶,努力开创新时代贵州书法发展的新局面。
2022年,贵州省美术名家高级研修班在孵化基地连续开展3期,由徐恒、彭承军、朱剑坤、李革等名家担任导师,来自全省各市州美协推荐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4个专业方向的47名中青年骨干美术家参加培训。导师们通过分享各自在从艺道路上的感受和思考导入课题,让学员收获颇丰。
在贵州省美协主席徐恒看来,培训全面向市州美协倾斜,就是要进一步深耕厚植基层美术力量、发掘优秀美术后备人才、夯实贵州美术发展基础。
小而精的名家培训活动是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以来,贵州省文联陆续举办了众多培训活动。贵州省优秀舞蹈人才采风培训研讨活动、贵州省摄影创作骨干培训班、“喜迎党的二十大·备战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音乐采风创作暨‘黔岭歌飞’贵州省中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民间文艺赋能乡村振兴”贵州民间剪纸艺术中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2022贵州省影视艺术编导名师创作研讨班、2022贵州省中青年曲艺创作编导表演高级研修班、2022年“听见贵州”贵州省电视艺术青年视听人才培训研讨班,等等。
这些都是贵州省文联12家协会从普遍性、快节奏的人才培训调整为分期分批次、小而精的高级人才研修班的表现。根据各协会艺术特征,以一批次人才多期培训或多批次人才多期培训形式进行,由各协会在省内艺术名家中邀请1至2名老师带班,并在会员中选取10个左右重点培养对象,在基地内通过开设小型讲座、研讨会、现场观摩、指导创作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手把手、精准式的培育。既保证了培训质量,又让文艺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开展文艺骨干轮训。
选“主力”建文艺生态培育名家
2022年12月28日,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在贵阳揭牌,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肖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岳黔山,一级演员、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获得者毕赣,成为首批入驻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的文艺名家。
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立足作品创作、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旨在充分发挥文艺名家示范引领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建立科学有效、富有活力的文艺人才培养机制,为建设我省德艺双馨文艺人才队伍、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提供保障,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大现实、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聚焦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展重点攻关,实现重点突破,打造一批体现历史高度、彰显时代精神、具有贵州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一支业务精湛、梯次衔接、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推动我省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缘起于2021年1月,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艺名家工作室、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贵州省文联党组创新思维,积极谋划,于2021年规划建设。2022年,省文联党组进一步将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作为省文联2022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制度建设、平台拓展、活动铺垫等方面提档升级,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规划先行,制度创新,夯实文艺名家工作室制度基础。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要求,先后制定了《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工作方案》《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管理办法》《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项目扶持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贵州省文艺名家工作室项目的工作管理机制、名家选拔机制、检查验收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项目化运营与人才培养的联合方式,为实现名家作品留下来,本地人才成长起来的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作为贵州省文艺名家创作展示的重要平台,基地游客服务中心二楼打造成“双龙艺苑”小剧场,千里云河和悦歌堂两处场地打造成“云栖清音”艺术空间,并依托“双龙艺苑”“云栖清音”开展贵州文艺名家志愿服务百场演出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有效空间,打造了集艺术赏析、研讨交流、艺术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厅,摄影、美术创作基地等。
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家工作室的初衷是让优秀艺术资源由“源头”流向“大海”。2022年贵州省文联启动“到人民中去”贵州省文艺名家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文艺名家名作鉴赏演出和贵州影视作品赏析活动共100场,目前已完成38场,每场演出由一位名家推荐数位名家名作或贵州元素作品,推出“戏剧、音乐、歌舞、曲艺、杂技、魔术、诵读”等系列专场,集中打造人才孵化基地“云栖清音”“双龙艺苑”活动品牌,讲好贵州故事。
舞台艺术展演区揭牌。
唱“主角” 以文艺实践激活精品创作
充分发挥贵州省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带动示范作用,省文联念好“三字决”充分发挥好文艺名家的“头雁效应”。
一是围绕中心创。坚持名家带头,紧紧围绕新时代十年贵州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入挖掘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落实建立一批文艺项目库、扶持一批重点文艺选题、开展一批主题采风行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这“四个一批”,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等全国名家到贵州指导文艺创作,完成电视剧《看万山红遍》、电影《云上南山》等一批文艺精品创作。
二是用心用情育。实施英才行动,聘请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等全国名家为12个艺术门类举办24期、300余人次的高级人才研修班,为贵州文艺事业选尖子。实施充电行动,录制文艺名家公益大讲堂节目42期约3000分钟,完成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中青年文艺骨干轮训,既选名角又育苗子,确保文艺梯队培训不断档。
三是千方百计推。充分用好贵州省文艺奖、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这两个评价机制,组织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对82件作品进行奖励,推荐20余人成为全国文艺家协会理事,形成持续不断创精品、推名家的长效机制。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实施和机制保障,不断激发全省文艺创新创造活力,在文艺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形成了一系列联动效应。
文艺精品迭出。继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取得巨大反响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并引起广泛反响的电视剧《花繁叶茂》获2022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红色经典著作《雄关漫道》入选“百年百部红旗谱”,京剧电影《布依女人》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新铁弓缘》获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杂技《绣琳琅》获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铜狮奖,6部文艺精品入选贵州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一部部精品佳作让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进一步聚焦,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的贵州风。
名家带动效应凸显。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凭借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省书协副主席岑岚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以欧阳黔森、包俊宜、易闻晓、肖江虹等为引领,以2000多名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为骨干,以1.66万名省级会员为支撑,一支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贵州文军,正在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加速集结。
一批批“贵州制造”的精品力作,以文艺的繁荣发展演绎了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的“贵州新路”。以电视剧《花繁叶茂》的播出为例,该剧助推花茂村年接待游客145.97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成为以文艺精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通过名家带动、名作驱动,为描绘新时代贵州精神图谱注入了文艺动力。
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文艺名家效应铸就贵州文艺“高峰”,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需求。充分发挥文艺名家示范带动作用,就一定能让当代贵州文艺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贵州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静态艺术展示。
贵州省文联数字艺术中心。
线上线下齐发力 将文艺送到群众中去
“打开手机,一码登录,便可360°全景观赏书法、绘画、京剧、花灯戏等贵州名家文艺作品。”2021年7月26日,贵州省文联数字艺术中心宣布正式上线,让省内外群众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亲临现场”参展。
贵州省文联数字艺术中心是省文联按照《贵州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和文联“一一三五”工作要求,探索建设的网上数字艺术平台。
该数字艺术中心以贵州文艺人才孵化基地建筑外观作为其虚拟展馆外观形式,并以双龙小镇特色风貌作为其背景。目前,数字艺术中心已经集成省文联各协会历年创作推出的书法、绘画、摄影、舞蹈、音乐、影视等作品,并推出了贵州省文艺创作成果线上展览,参观者扫描数字艺术中心二维码即可进入浏览。既可以自主选择展厅和参观视角,轻松实现360度全景式漫游参观,也可以放大作品欣赏、互动分享。
数字艺术中心的上线为省文联系统通过互联网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搭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平台,也为加快推进“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在全省文联系统的普及应用中创新了呈现方式,提高了文联系统优质文艺资源数据转化程度和使用率,实现了数据资源从以“存储”为主到以“应用”为主的阶段性转变。
此外,为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创新文艺志愿服务形式,加大优质文艺惠民力度,2022年省文联启动“到人民中去”贵州省文艺名家志愿服务公益大讲堂活动,以线上+线下模式组织省级文艺家面向协会会员及广大艺术爱好者,围绕书法、美术、摄影、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民间文艺、电视、电影等艺术门类基础知识、技能技法、作品鉴赏、理论评论等内容开设专业性、公益性讲座,让文艺走向大众、让大众享受文艺,为贵州文艺爱好者搭建专业学习平台,推动贵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