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艺名人 > 详情

叶辛:写到别人心坎上的才是好故事

多彩贵州网 | 2023-04-26 11:42

当一夜间社交网络都在谈论中青年“恋爱观”,当“00后”开始读知青爱情……你是否好奇,长篇小说《婚殇》究竟有何魔力?4月,读书月,我们邀请到作者叶辛为您解答。

【人物名片】叶辛,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1996.12一2021.12)、国际笔会中国笔会副会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戳视频~看叶辛与1999年记者的30秒快问快答


“这是你们贵州雷山的银球茶咧。”和作家叶辛的第一次碰面是在贵州饭店,淡淡的茶香弥漫房间。采访中,他眉眼弯弯,说话慢条斯理,普通话中偶尔夹杂一两句贵州方言。

叶辛是上海人,却和贵州颇有渊源。1969年3月31日,一辆列车从上海彭浦驶出,载着900多名知青奔赴贵州,开启了“上山下乡”之旅,他便是其中之一。

挖煤、挑粪、种茶叶……艰苦的岁月和淳朴的农民生活,成为叶辛创作的灵感源泉。从1977年推出处女作《高高的苗岭》至今,他发表了168部书籍,以“知青”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婚恋小说《蹉跎岁月》《孽债》等被搬上荧幕,塑造了直率、泼辣的杜见春,胆大、自私的马俊超等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跨越50年,知青时代对于大多数抱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长于“互联网乌托邦”里的“90后”“00”后年轻人来说,已是过去式。2022年,叶辛将目光转向当代知识青年的婚姻与情感,推出长篇小说《婚殇》,通过讲述大龄女青年沈立平寻找另一半过程中怦然心动、感慨唏嘘的曲折经历、进城农民工等市井小人物婚恋观以及上海一家两代人的婚姻观念冲突,成功在新一代青年中“破圈”。

“写作的人就是要书写这个时代。”叶辛说,好看的书是让人读得放不下,任何人打开小说都不是为了接受教育,写到别人心坎上的才是好故事。

之所以写“殇”系列三部曲,正是他察觉到中国年轻一代婚恋观悄然发生的变化。

叶辛第一次关注到“晚婚”,是在70年代末,一位日本作家与他交流时谈到东京结婚率下降的社会现象。

2006年,《时尚Cosmopolitan》刊发《欢迎来到剩女时代》,“剩女”一词激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并于2007年被收录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

“再后来,邻居见面也要牢骚两句‘姑娘30出头咧,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每听到一件事,叶辛都暗自留心,久而久之,碎片化的情节再组合,便成了小说,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婚殇》主人公沈立平,“大龄”“单身”“高学历”每一个标签都是当代上海的众生世相。

3次平淡的恋爱史,遇到所长后的心动……叶辛把记忆中的“案例”融合变幻,以凝练而细腻的文字描摹出一位历经感情挫折仍饱含爱情渴望的血肉人物,呈现出一个跨越时代、职业、年龄的有代表性的婚恋状态,既挖掘了婚恋问题的社会意义,又有对幸福婚姻的辨析思考。

除了积累素材,保持观察入微的眼力,在“笔力”上做文章也是叶辛小说引人入胜的秘技。

“我写小说,用的是贵州普通话。”他说,小说是艺术,尽管故事平淡,语言能体现节奏感和情绪,贵州话富有乐感,与作品相得益彰,更接地气,也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能影响“懒婚”一族的恋爱观、爱情观、价值观、家庭观。

如今,74岁的叶辛,依旧笔耕不辍。今年2月28日,他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发布新书《晚秋情事》,主人公的身份仍是知青,却摘掉了这个群体“爱而不得”的标签,讲述了齐大盟与李月二人历经上山下乡、返城谋生、出国闯荡后破镜重圆的爱情。

“我想用这本书告诉大家,人间自有真情在,未婚的女孩们不要急,要等,直到怦然心动的人出现在生活里。”叶辛说。

采访末了,我们1999年的记者与叶辛展开了一场30秒快问快答,跨世纪的交流,既有他对“AI会比人类写出更‘好看’的作品么?”的深刻见解,又有他与夫人相恋相知的简单美好爱情……期待《恋殇》上市我们的再次相约。

策划/张超、陈李育
文案/张思渝
视频/程丹
一审:杨雪
二审:李桢
三审:张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