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联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文联 > 详情

马官镇文联走出“13456”模式推动基层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马官镇文联 普定县文联 安顺市文联 省文联联络部 | 2024-04-26 15:2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的根本要求,聚焦“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近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锡广先后深入九个市(州)就基层文联和文艺工作开展实地调研。调研期间,发现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徐锡广指出,福泉市乡镇文联建设和普定县马官镇文联模式值得总结推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后,我们要把文联的桥头堡建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上,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切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文军力量,扎扎实实做出文联的新贡献,为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推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厚植广泛的群众基础,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启迪思考,推动工作,我们将这些经验做法在“贵州省文联”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刊发,各市(州)、县(市、区)文联要加强学习,强化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马官镇文联走出“13456”模式

推动基层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普定县马官镇文联自成立后,团结引领文艺工作者走村串寨,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真实的行动扎根基层,在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出了“13456”模式,为文军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成功示范。

一、基本情况

马官镇有着600多年屯堡文化历史的积淀,是贵州西路花灯的发祥地,“村村有花灯,寨寨有地戏,村村寨寨都有队伍”是马官镇文艺事业的真实写照,先后被国家和省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屯堡文化奇葩”称号。
马官镇文联成立于2009年11月,是较早成立的乡镇级文联之一。自此,马官镇乡土文艺人才有了一个“家”。十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深切关怀,马官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联的精心指导下,马官镇文联有了长足的发展。马官镇文联成立后,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联系全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情抓好与各团体会员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主动承担镇党委、政府和县文联交办工作任务,已成为繁荣马官镇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基层文艺工作者“温馨之家”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

二、主要做法

马官镇文联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持续巩固“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品牌的基础上,以“搭建联动平台、精准实施规划、助推乡村振兴”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工程”等系列文艺活动,并总结出了“一支队伍、三联行动、四大平台、五个载体、六类人群”的“13456”工作模式,在引领乡风文明、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一支专业文化团队
马官镇文联成立后,将全镇各村文艺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于2010年组建了马官花灯演艺集团,注册成立了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文艺家协会+合作社(演出团队)+演员”的形式,扶助各村文艺团队,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创作文艺精品。在全镇范围内培养了500多人的民间文化艺术队伍,签约演出队伍11支,演员173名,支持成立乡村文化演艺团队和民间手工作坊28家,带动当地花灯演艺、面具雕刻、民间扎灯、书画交易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三联行动强基础

文联用文化走心,发挥文化优势,大力开展“文化联村、花灯联情、党建联心”“三联”行动,党委领导、文联搭台、企业唱戏,以文化凝聚民心、引领民风、促进和谐,实现“以文扶农、以文促农、以文富农”的目标,把文化“种”入村民心中,实现了全镇“文化WIFI”全覆盖,搭建起党员干部群众“连心桥”。通过开展义务书写春联、乡村故事会等送文化、种文化的形式,广泛联系服务群众,让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中增进感情、促进和谐,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四大平台拓市场

在文联与公司的联动下,借力厦门、深圳、西安和北京四大文化产业创意博览(交易)会平台,拓展文化文艺市场,公司率领团队、带着产品(文化演艺节目和文化创意产品)分别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七届、第八届中国西部(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届、第十一届北京文化产业博览会,通过高端的文产博览交易平台,开阔视野,扩大市场,了解文化前沿发展;在与其他省区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资源互补,增强了文联的创新理念和发展动力,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思路和市场保障。

(四)五个载体助发展

为抓实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文联选派各协会文化志愿者到村开展工作,担任“文艺村主任”,围绕“五个一”工程抓实文化联村发展工作,着力解决乡风文明和村寨和谐,切实在宣传正能量和传递党的好声音上取得实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好评。一是建好一支乡村宣传文化队伍。文化志愿者到村后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文化爱好者加入文艺队伍。二是育好一批乡土文化人才。文化志愿者对各村的乡土人才开始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分期分批将乡土人才安排参加文艺人才培训,并联系文化专家到各村集中培训,努力提升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演能力。三是唱好一支乡愁特色文化歌曲。文化志愿者入村后对村情进行全面调查,准确掌握风土人情和村寨特点,为“一村一歌”的创作做好充分准备,“一村一歌”创作出后教授村民人人会唱。四是办好一份乡风文明文化简报。志愿者对各村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简报及时上报。五是演好一台乡音正气文化大戏。志愿者将在所联系的村精心排练节目,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让这些节目成为各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使党的好声音得到广泛传播。

(五)六类人群助增收

马官镇文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拓创新,主动投入到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来。对缺劳力家庭,以“能力素质提高”作为帮扶的着力点,以家庭作坊为单位,把帮扶点建到群众家里;对缺资金家庭,文联与公司携手,把生产文创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送到帮扶点,作坊以“代加工”的形式完成公司所下订单;对缺技术家庭,文联与公司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对因病困难家庭,则以“文化精准帮扶”模式,对他们在生活引导、生活救助、产业带动上进行帮扶;对因学困难家庭,公司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热爱文艺,大量吸纳加入演艺队伍,让他们成为村里正能量宣扬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对因灾困难家庭,文联积极为其寻找发展产业的机遇,让其尽快就业。普定县马官镇文联还大力实施“马堡农民艺术团花灯演艺传承基地”项目,让老百姓在文艺展演展示得实惠,持续谱写着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三、取得成效

一是助推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文产扶贫”项目,助力贫困家庭脱贫,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积极发展订单产业,演出总收入达60余万元;与龙宫、格凸河等景区达成工艺品及旅游特色食品订购意向,带动了下坝面条、山脚手工灯笼、玉堡工艺斗篷、普定书画作品等生产,完成文化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带动300人年增收2000元以上,脱贫人数200人以上,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

二是引领乡风文明。以“发展农村文艺,繁荣花灯事业,打造花灯之乡艺术品牌”作为目标追求,创作了大量反映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党风廉政、婚育新风、治理滥办酒席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引人入胜的表演让大家爱看爱听,增强了老百姓建设和美乡村的信心,坚定了广大群众共筑中国梦的决心。

三是构建社会和谐。以开展“文军扶贫”活动为载体,通过雅俗共赏、乐于接受的文艺演出、作品展示,打造了一场场互动交融的文化盛宴。易学易懂、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舞台效应”,吸引全县人民积极参与其中,在乐中听、乐中学、乐中知、乐中悟,产生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强大震撼力。通过唱大戏、玩花灯,在一唱一跳中增进了邻里团结,营造了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四、经验启示

(一)组建团队是增强文艺力量的重要形式。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成立文联是关键,文联通过组建乡村演艺团队,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演出团队)+演员”订单式扶贫及人才培训,助推文化产业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二)专业化才能发挥效用。文联扶助文艺团队,围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增收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帮助村级文艺团队排练文艺节目,培养了民间文学、书法、美术、舞台艺术等人才队伍,通过带动村级文艺团队参与市场竞争等方式,真正将文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生产力。

(三)搭建载体才能助力发展。文联选派了优秀的文化干部到所帮扶的村寨进行驻村,各协会文化志愿者围绕“五个一”工程,抓实文化联村发展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使“千村计划”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Baidu
map